冰銅“重生”顯活力——中金嶺南韶冶創(chuàng)新成效大
2009年06月17日 13:55 586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李昱春 張惠珠
冰銅“重生”顯活力
——記中金嶺南韶關冶煉廠技術創(chuàng)新有效回收“冰銅”
本網訊 據中金嶺南發(fā)來消息:在中金嶺南韶關冶煉廠琳瑯滿目的產品家族中,粗銅的加入無疑為該廠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它的加入不僅為該廠增添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還為綜合回收工作探索出一條技改創(chuàng)新之路。
該廠生產粗銅的“銅轉爐工藝”于去年9月投料生產,到今年6月8日已累計產出粗銅1015噸,單爐產量由最初的每爐4.73噸提高到現在的10.8噸,最高達到10.99噸,銅直收率比開爐時提高了三個百分點,為該廠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成功背后是智慧的付出與艱辛的勞動!
一
韶冶生產過程產生的反射爐后期渣,又叫“冰銅”,里面富含銅等貴重金屬。由于受技術條件所限,在該廠生產歷史上,“冰銅”一直外賣,賺取一點“加工費”,銅等貴重金屬未能得到充分提煉和利用。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該廠主產品鉛鋅已很難產生效益。要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惟有降低成本、提高綜合回收能力,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企業(yè)的效益最大化。2008年初,該廠決定通過采用綜合回收技術,將“冰銅”回收再利用,以提高工廠經濟效益。
2008年3月,在該廠科技開發(fā)部、設備工程部和電解車間等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該廠綜合回收重點工程之一的“銅轉爐”工藝開始建設,并于當年9月竣工投產。
由于“銅轉爐”工藝是全新的設備、全新的工藝,無經驗可循,因此生產前的籌備會議就成了獻計獻策會、諸葛亮會。大家圍繞工藝、技術、安全和現場管理等廣開思路、暢所欲言、建言獻策。該廠科技開發(fā)部、設備工程部和電解車間等相關部門領導更是啟動了自己的人脈關系,找同學、訪朋友,收集、掌握兄弟廠家轉爐生產控制的有關信息,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2008年9月19日,“銅轉爐”工藝在全廠職工的熱切關注下投料生產。
二
從投料生產的那天起,粗銅生產就一直牽動著該廠領導的心。該廠廠長張偉健,副廠長劉明海、鐘勇等廠領導多次深入生產現場指導工作、提出要求。勉勵生產車間和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在生產工藝和管理上多摸索,千方百計提高綜合回收率、增加產量,為工廠多創(chuàng)效益!
生產過程中,該廠對粗銅生產進行了周密組織和安排,調集精兵強將參與生產。工程技術人員緊盯工藝,對每爐進料量、配料比例、熔化時間,第一次插風管時間,第一次放渣時間等生產操作、技術指標都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并每班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還根據生產情況及時調整配料比,尋找最佳配料比。
“銅轉爐”工藝投入生產后,設備的完善和工藝技術的改進一刻未停止。該廠電解車間主任馮開行要求車間工程技術人員在技改上下功夫,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人員每天“釘”在現場,勤觀察、勤思考、勤琢磨……經過努力,一項項傾注大家心血與汗水的技改成果付之運用:
——“銅轉爐”限位控制由按鈕控制改成了自動遙控;
——脫模用的鋼絲繩改成了脫模器;
——軌道車由人工控制改成了電子遙控……
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粗銅產量也隨之逐月攀升,由最初的4.73噸/爐提高到平均10.8噸,最高達到10.99噸,銅直收率比開爐時提高了三個百分點。
三
“銅轉爐”工藝作為工廠綜合回收重點工程之一,從建設之初就秉承著降本增效的原則,使之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銅轉爐”投產初期,風管消耗很大,每根風管用了一半就不夠長了,只好舍棄。職工們開動腦筋想辦法,提出將每次用剩的風管焊接后再重新使用,效果很好。這樣一來,每爐可節(jié)約15條風管,按每月15爐、每年生產10個月計算,僅此一項一年即可節(jié)約12萬元。
為了延長爐齡,降低成本,生產人員也是煞費苦心。銅轉爐連續(xù)運行7個月后,于今年5月11日停爐。按往常爐子出現故障只好拆除重砌,即使不重砌也只有外請筑爐隊來修補。無論哪種情況都會消耗時間,加大成本的投入。經過研究,生產車間決定自力更生,利用自身的技術對爐子進行修補。他們買來了簡單的工具,冒著爐內的高溫,憑著經驗將爐子細心地修補好,使本爐期的生產得以延續(xù),同時避免了拆爐重新砌筑爐子對生產的影響及成本的提高。
……
冰銅“重生”顯活力。韶冶人以智慧和汗水書寫了綜合回收的新篇章!在今后的發(fā)展中,他們將以科技進步這把“金鑰匙”去打開前進路上的新大門。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