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醞釀新跌勢 殃及整體商品市場
2015年07月08日 8:47 2164次瀏覽 來源: 中國證券報 分類: 期貨
需求疲軟疊加希臘脫歐風險上升,令國際油價突然暴跌:7月6日收盤的紐約原油期貨8月合約價格報每桶52.53美元,較一個月前的高點下跌近10美元(約16%)。
很顯然,在石油供應過剩的時候,價格對需求的變化就顯得尤為敏感。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引發(fā)對原油的需求可能發(fā)生變數(shù)。此外,希臘脫歐風險上升,加劇對歐元區(qū)經濟重新走弱的擔憂,美元指數(shù)被動走強,令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下跌壓力升高。
過剩困擾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面在今年一直持續(xù)。格林大華期貨分析師原欣亮表示,預計今年6月份OPEC產量將升至三年高位,增至每日3160萬桶。一旦伊朗石油重返市場,OPEC供應將顯著增加。
自2012年以來,伊朗石油出口量已經減少一半,減少幅度在100萬桶/天。前期伊朗主要將未出售的原油儲存伊朗國家油輪公司的油輪上,目前伊朗在其超級油輪船隊中有3000萬桶以上的漂浮庫存,這將給原油供應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原欣亮指出,如果解除伊朗禁運,在伊朗本國經濟急需石油換美元的背景下,其加大原油出口勢不可擋。在這種情況下,產油國內部如果沒有達成其他協(xié)議,原油市場將會迎來一輪暴跌,市場或將重返今年低位。
對此,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也表示,供需基本面來看,除了需求下降的擔憂,原油供應過剩會在OPEC保持高產量和美國頁巖油開工率回升中進一步加劇。從地緣政治來看,伊朗核談判達成協(xié)議對原油供應增長的潛在影響很大。
醞釀新一輪跌勢業(yè)內人士表示,在供應層面放大并疊加美聯(lián)儲可能的加息動作,以及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背景下,國際原油可能掀起新一輪跌勢。
程小勇說,由于伊朗目前原油產量285萬桶/天,一旦伊朗制裁結束,那么國際原油市場供應會進一步放大,從而對原本難以消化這么大過剩量的原油市場形成新一輪下跌風險。
新湖期貨研究員姚瑤認為,目前希臘局勢、伊朗核會談和原油市場基本面均存在利空油價的因素。希臘公投否決歐盟救助方案,未來退出歐盟幾率增大,歐洲經濟風險上升。伊朗核問題會談最終期限推遲,從目前消息來看,最終有達成協(xié)議可能。從原油市場數(shù)據(jù)來看,上周公布的美國油井鉆機數(shù)量自去年年底以來首次出現(xiàn)上升,美國原油庫存回升238.6萬桶。無論是伊朗與六國最終協(xié)議達成的可能性,還是美國市場數(shù)據(jù)的變化,都導致市場對供應預期在上升,從而壓制油價。
在供應料增的情況下,國際油價持續(xù)下跌的可能性如何?姚瑤表示,夏季北美、歐洲和亞太市場陸續(xù)迎來下游油品需求高峰,對油價形成一定支撐。此外,目前原油下跌的部分原因來自市場對伊朗和希臘等局勢的預期,一旦預期兌現(xiàn),油價可能會回調。
方正中期經紀業(yè)務部總監(jiān)屈曉寧則認為,目前原油的位置正好在相對臨界值,逼近伊朗生產成本,高于沙特和俄羅斯,但又略低于美國的頁巖油。如果再度開啟產能價格爭奪戰(zhàn),勢必會將原油價格打下,畢竟產油國都不會放棄自己所控制的地盤。
殃及整體商品市場7月對國際原油市場來說是個新階段。生意社首席分析師說:“周一原油暴跌是原油尾隨其他大宗商品進入2015第二浪大跌的信號。”
他認為,國際油價還會有一波下行走勢,但持續(xù)時間取決于下跌的速度和幅度。前期的40美元應當是“鐵底”,這波調整或止于45美元。油價下跌對中國石化產業(yè)總體利好,目前多數(shù)石化商品的跌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小于原油,說明石化制造業(yè)成本壓力持續(xù)減輕,利潤有所抬升。
劉心田表示,國際油價有可能會是一個長期寬幅震蕩過程,上沿在頁巖油成本附近,下沿在俄羅斯成本附近,這樣世界原油市場會出現(xiàn)新一輪的常態(tài)化,各方都會獲得相應的利益。對于需求方則相對利好,而原油的下游產品更多的看需求,如果需求強,價格會相對堅挺,需求弱,則很難上漲。
受油價暴跌恐慌情緒擴散,中國商品期貨市場上7月7日多個商品品種遭遇跌停。東吳期貨研究所所長姜興春表示,國際油價暴跌是三重利空疊加,主要導火索是伊朗核談成功,原油出口大增;其二是希臘有望退出歐元區(qū),導致美元指數(shù)大幅上漲,利空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其三是中國股市繼續(xù)疲軟,中國經濟增長壓力加大,間接影響中國原油消費需求。
“刺激經濟作用有限,當然進口原油成本下降,有利于國內運輸成本下降,對經濟企穩(wěn)回升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外部環(huán)境。”姜興春說。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