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與“樹人”——讀《桃花心木》有感
2015年11月12日 10:7 544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文學雜談 作者: 周樂群
《林清玄散文集》中《桃花心木》一文是我最喜歡也感受最深的。這篇敘事散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林清玄家里的空地租給別人種桃花心木。但是,林清玄卻發(fā)現種樹的人不定時也不定量的去澆水。經過一番詢問才得知種樹人其實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yè),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澆水只是在模仿老天下雨……”這讓林清玄深有感觸,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不止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種樹人是智慧的,因為他知道理智地“愛”著桃花心木。他期望著桃花心木能長得“樹形優(yōu)美,高大筆直挺拔”。如何讓樹長大?讓樹在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有兩種選擇:一是讓樹精心地得到呵護,給樹一些確定的關照,如每天曬兩三小時的陽光浴,每天定時進行沐浴、喝水。絕不讓樹凍著,也不讓樹餓著,曬著,吹著,我相信樹也一定“樹形優(yōu)美”,但是我們也末免擔心,這樹還是原來的“桃花心木“嗎?假如有一天不能生活在溫室里了,樹還能堅持地站在天地之間嗎?顯然用這種“愛”的方式付出,如此“樹木”的過程,也純粹是一種生命的浪費。二是讓樹木對不確定的自然狀況,在不確定的自然狀況中,遵循適者生存的規(guī)律,在競爭中成活的,也就必然是棟梁之材了。文中林清玄給了我們準確的選擇--“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不禁讓我想起在冷江中心小學上學的兒子,她的語文老師在校外租間房,利用星期天上午為本班的一些學生補習作文,此老師每堂作文課是抄一篇范文讓學生記熟,在四年級下學期要期中考試時,明確的把要中考的作文題告訴了來補習的學生,在她的指導下每人完成了一篇作文,然后就是背熟,默熟,結果到她那補習的學生期中考試作文都只扣了兩分,我仔細看了兒子的中考作文,寫得有條有理,極盡幻想之能,但到期末考試時,兒子面對陌生的作文題目,卻不知怎么下筆,竟把完全不相關聯(lián)的一篇平常背熟的作文又寫到上面,讓我失望到無語……
確實,“樹木”與“樹人”道理是一樣的,我兒子背熟了《我的爸爸》的相類似文章,卻面對《與爸爸的一件趣事》變得六神無主,就像桃花心木一樣,如果育樹人每天固定澆多少水澆幾次水,只會造成它對育樹人的依賴,長不成真真實實的參天大樹。小孩子也一樣,我們只有教會他怎么去寫作,解放他的思想,他才能真真實實對任何作文都游刃有余。
我家樓上有一對夫婦,老來育有一女,從小就百般關照,處處為其安排好,去年,他女兒考上大學獨自外出求學,問題就出現了:女兒處理不好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關系,吃不下食堂飯睡不慣幾人一個的宿舍,不會洗衣服,不會盤頭發(fā),不會去銀行取錢……是的,現實生活中,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家長的懷抱里,他們必然也必須走向社會,走向獨立。而人生在世也決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定會有學業(yè)上存在的種種疑惑與阻力需要他們去解除,會有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需要他們去克服,會有工作后方方面面的壓力與困難需要他們去戰(zhàn)勝,而社會上黃、賭、毒等不良誘惑又需要他們去識辯,去正確面對,不能有一絲差錯。
所以,我們只有從小讓他們克服惰性和依賴性,發(fā)揮自身潛能,努力去尋找并汲取維持生命的正面能量,才能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成為堅強、有作為的人。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