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戈壁的豪邁
——贛西北隊新疆準噶爾區(qū)調項目紀實
2016年11月15日 9:13 270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屈亞燦
戈壁灘,它并不是荒涼的代名字,因為有一群身穿紅衣的地質隊員,以馳騁疆場的豪邁,正在這里感知它歲月長廊里深情的呼喚。在六個月的野外工作中,贛西北隊新疆區(qū)調隊的隊員們把遠離故鄉(xiāng)、遠離親人的深深思念轉化為全力做好地質工作的精神動力,在廣袤的準噶爾盆地上留下了鏗鏘足跡。
“這里生活條件艱苦,沒有水和電,食材還要到200公里外的木壘縣采購。為了節(jié)約成本,我們平日里吃的最多的就是皮牙子、土豆這些易存放的蔬菜,飲食的不習慣,導致有些同事舊病復發(fā)。”新疆區(qū)調院臨時黨支部書記孫國慶說,“七月份,是新疆最炎熱的季節(jié),最高室外溫度達到了45℃,巖石都是燙手的,隊員不得不戴著帆布手套觀察巖性,平均每天要步行十公里左右,隊員們都是在天剛蒙蒙亮就要出發(fā)的。”
“為了了解區(qū)域地形條件,實際踏勘距離遠遠超過了預計,我們直到深夜12點才走完全程,實在太苦了!”說起項目正式啟動前的一次野外踏勘,93年出生的黃凱記憶猶新……
清晨,院長鄒國慶帶著5名隊員進行十公里的野外踏勘,在收拾裝備、水和干糧后,按既定的路線出發(fā)了。
“我不僅是名司機,更是半個地質人嘞,一般的路線難不到我,下午八點不見不散!”余、劉兩位司機師傅跟隊員揮手告別后,便帶上手持GPS,駕駛著越野車去尋找接頭地點了。
“看似表面形態(tài)起伏和緩的地形線,實則切割厲害,山體起伏陡峭。這和我們設想的情況相差太大了,實際距離估計會長很多,大家要做好心里準備。”走到一半時,鄒國慶攤開地質圖告訴隊員。“看來天黑之前是趕不到接頭地點了,我們要多多注意腳下安全,不要掉隊。”
天徹底黑透了,夜空中閃爍著無數(shù)顆星星,大家仍在按照原定路線馬不停蹄的翻越著一座又一座荒涼的山丘。“雖然手機沒信號,但可以當手電筒用,不至于迷失方向。” “再堅持會兒,快到終點了,大家都跟上!”隊員們相互鼓勵著。其實,前面的路到底有多遠,心里都沒底,只能摸黑向前,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布滿碎石的山路上。
晚上十點多,因為干糧準備不足,大伙的肚子早已經餓得咕咕叫了,體力也基本透支,每人背著一包滿滿的巖石樣品,大口大口地喘吁著,就像一頭頭負重的駱駝。
“休息一會吧,我的腳走得好疼,好像是被東西扎著了。” 原來,是沿途上長著長長小刺的雜草,刺穿了大家的解放鞋,在手機燈光的照射下,雙腳都被扎得布滿紅點,跟篩子似的。
臨近12點,靠著手機的微弱燈光和心中堅定的信念,終于走到了接頭點。焦急等候多時的兩位司機看到大家一個都不少,眼睛里閃出了淚花,拍著大家伙的肩膀激動地重復說著一句話:“平平安安地回來就好!”
鐘永鑫說,“第二天,司機余師傅還特地親自下廚做了一鍋美味的羊肉湯給大家,講了好幾個幽默段子把大家逗得伙直樂呵兒,一下子就把疲勞全都拋到腦后了。”
不論困難有多大,條件多艱苦,隊員們以昂揚的面貌砥礪前行著。今年完成的地質填圖、剖面測量工作量不僅是年度計劃的2倍,而且還取得了一系列新發(fā)現(xiàn)。其中,在西準項目首次發(fā)現(xiàn)了二條蛇綠巖帶,為達爾布特縫合帶構造提供了新的動力學證據(jù),同時還現(xiàn)兩條鎳礦(化)體和多個達工業(yè)品位的銅、金礦點;在東準項目中,新發(fā)現(xiàn)的十幾個火山機構、化石群落富集層及新奇的火山地貌景觀可望在旅游地質方面有新突破。此時,項目還在推進,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許多困難需要克服。面對不久的將來,大家充滿了期望。
綿延的雪山,無垠的沙海,星羅棋布的綠洲……。同這些景致相比,茫茫戈壁的確顯得寡淡無趣,但它所蘊藏的博大和堅忍,何嘗又是其它景致所能比擬的呢?
責任編輯:羅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fu-j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